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精品工程案例:G60湖南省沪昆高速潭邵段
为深入推进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组织各地开展了精细化提升精品工程建设工作。为充分的发挥优秀案例引领作用,本系列将陆续刊发相关精品工程案例。
G60沪昆高速潭邵段精品工程建设项目是连接长株潭都市圈与湘中湘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精品工程建设启动后,湖南省高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高速集团”),联合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警察局通过严密组织、精细排查、精准防控,开展了一系列安全设施和秩序管理提升工作。精品工程建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靶向治理理念、科技赋能的创新思路以及经济适用的可持续路径。
湖南高速集团将排查评估作为精品工程建设的“牛鼻子”、“主抓手”,采用多种方式精准定位安全提升需求。
一是突出借势发力。跳出各专项行动(工作)“各自为战”的常规做法,根据提升行动有关要求,结合湖南省委省政府牵头的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组织并且开展“路警企”联合排查,2024年排查顽瘴痼疾31处。同时,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持续开展“三保三大一创”行动,排查问题84处。
二是突出事故分析。实地踏勘、排查事故多发路段4处,按照“一点一方案”,组织专家会诊,开展交通量调查分析、评估论证,精准制定提升本质安全措施。
三是明显问题导向。围绕交通安全设施“好不好”,联合排查标志信息指引需提升233项、护栏防护能力不足96.26公里、其他需提升事项402项、互通出口标志需提升路段6段,恶劣天气易发路段5段。
一是着眼于事故路段精准化治理。根据事故点段特征分析,针对性采取一定的措施。以K1247~K1251事故多发路段治理为例,通过空间聚类分析,精准锁定事故高聚集区域,结合事故形态特征、驾驶员笔录信息等,最终诊断该路段事故高度集中于互通出口路段;事故形态为追尾、变更车道碰撞。经分析:一是互通出口指引信息选取不当;二是设有辅助车道的一侧出口预告标志缺失;三是驾驶员违规临时变道、超速。最终采取优化信息指引(更换标志支撑、增设出口预告和直行指引、完善提示信息),预防三角端变道(直行车道由虚线改实线、三角区内设弹性立柱),并加强降速措施(增设减速标线、陡坡警示标志)等。目前该路段事故率显著下降,降幅超50%。
防护能力方面,更换中央分隔带94版A级护栏为SAm级混凝土护栏,预防穿越事故,同时增加维护便捷性;路侧填方段按现行规范提升,挖方段利用旧护栏板原地提升为双层双波护栏;桥上的保护栏杆升级防护等级(考虑利旧);护栏端部根据现场条件一起进行性价比分析,择优选用吸能端头、顺接波形护栏、按斜率外展等方式处置;过渡段采用翼墙过渡(部分利旧)和免翼墙过渡两种处置方式。
科学规范指引方面,对标志信息选取不当、信息过载或不满足规范要求的进行换膜、换板,重点互通立交更换门架式支撑结构;对脱落严重、逆反射系数不足的标线进行补划。
恶劣天气管控方面,增设雾区智慧诱导系统,安装多功能气象检测器2套,单功能气象检测器17套。
通行管理措施方面,全线设置货车靠右行驶标志;利用硬路肩设置爬坡车道,联合开展干线通道主动管控;对线处短直线处圆曲线半径协调不良路段)分类优化,视情选择增设减速标线、高亮疏水标线、反光道钉和线形诱导标等措施;中央分隔带视距不足处通过内侧增加减速标线及标线外侧偏移优化;完善补光装置等。
三是着眼于交通安全风险精准防控。开展阵地建设。建设邵阳南等3处执法站,实时预警查缉高风险车辆。深化数据运用。依托交通运输部门客危货动态监控数据建设“客危货”管控平台,实时管控GPS在线客危货车辆。依托ETC数据建设“云哨”预警平台,管控GPS不在线客危货车辆。搭建“管控一张网”。推行“路警企”“联查、联守、联处”工作机制,开展网格驻点包线分钟快反圈。强化高地联动。协调地方交通运输部门人员上路参与高速公路保安保畅,联合地方乡镇工作人员参与高速公路分流线路秩序维护工作。组建“义警”队伍。组织高速公路工作人员劝阻、举报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邀请高频通行重点车辆驾驶人组建微信群,实时反馈不正常的情况。持续加强高速交警“随手拍”有奖举报的宣传。
一是协作联动,为精品工程建设打牢了制度根基。建立了“省市”“路警企”两级三方合作机制,配套定期联席会议协商、事故隐患治理协议、突发险情处置协同、限速优化调整协定工作模式。构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全维度全域数据共享体系,通过建立快反调度平台等,实施动态更新机制、安全管控框架及多维度协同机制,实现数据资源高效流通与深度应用。
二是科技创新,为精品工程建设注入了核心动能。实施微创新,采用可解体消能标志牌、点状疏水雨夜标线、F型防阻块、SB级跨水沟外展护栏等十余种新材料提升交通安全设施的适用性。面对传统混凝土护栏钢筋用量大的情况,创新研发预制低筋混凝土护栏技术,经实车碰撞试验达标,并在全省推广。
实施微改造微治理,双层双波改造实现旧波形护栏板循环利用,采用偏移车行道边缘线改善视距。探索交通仿真技术运用于交通流疏导实战,建设“梽木山枢纽交通管控仿真大数据模型”,精准调控路面通行秩序。
三是数字赋能,为精品工程建设筑牢了重点支撑。依托“运营信息化集中管控平台”,项目实现从巡查到验收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搭建高速公路运营驾驶舱和数字底座,建立交安设施二维可视化数字地图,三维数字化资产,运用无人机、AI、视频监控等实现360度巡查,实现养护全流程实时动态监管。“数智云”收费站获全国公路交通绿色转型“金奖”。联合建成高速公路施工交通安全公众服务平台、快反调度平台,日均推送预警信息60多万条,建设客危货平台、“云哨”系统、AI事件监控监测系统;与顺丰快递合作完善“慧眼”系统,在易拥堵点段试点开展无人机“移动天眼”,多方联动织密安全网。
四是经验固化,为精品工程建设提供了长效机制。在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注重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形成可持续的管理体系。编制了《交通标线设置技术指南》《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置规范》《高速公路波形护栏再利用设计及实施工程技术标准》等3项区域标准,以及《运营高速公路安全评价细则》《高速公路成品交通安全设施材料技术指南》等4项技术指南,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
首创高速公路综合治理护路联防工作机制,联动沿线乡镇政府、公安交管、路政执法等多方力量,形成“地空一体”的防护网络,有效防范行人上高速等安全风险隐患。研发的高风险面包车、高风险轻型货车、高风险“违法王”等3个数据模型获软件著作权,其中高风险面包车、高风险轻型货车模型凭借精准的风险预警能力,先后在公安部相关评选中获奖,为全国高速公路重点车辆管控提供了技术标杆。通过标准制定与机制创新的双重保障,确保精品工程建设成效得以长效维持。
建设项目委托第三方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总体得分95.39分,高速集团自创的“守.创”文化体系和“路灯”志愿服务品牌被更多驾乘人员熟知、认可,公众总体满意度高。
一是安全保障系统能力提升。建设项目路段2024年MQI优等路率为100%;PQI优等路率为99.70%,TCI优等路率为99.28%。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防护水平满足现行规范标准。
二是安全管理上的水准明显提升。自2024年12月建设完成以来,建设项目路段交通违法发生率显著下降,执法精准度显著上升,沿线交警大队交通违法查处总量同比下降30%以上。道路通行秩序显著改善,在流量同比上升12%的基础上,拥堵类警情同比下降15%,拥堵类投诉同比下降8%,交通管制同比下降15%。
三是交通事故显而易见地下降。自2024年12月建设完成后,项目路段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17%,实现了该路段史上“最安全春运”。事故预防成效明显。
G60沪昆高速潭邵段精品工程的成功实施,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与提升提供了多项启示,一是数字赋能,挖掘并发挥数据的潜力,让设施更智能、让管理更高效;二是集约化治理路径,应用新型交通安全设施、创新研发新型产品,解决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提升的个性化问题;三是多方协同治理方式,从安全设施提升、秩序管理提升及驾驶人提升等多方向,共同提升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如今,G60沪昆高速潭邵段不仅是一条安全路、智慧路,更成为展示湖南交通治理能力的“窗口”,其经验为湖南高速公路建设提供鲜活范本。
技术支持:耀仁网络